文 |地缘历史档案
编辑 |地缘历史档案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他21岁,没谈过恋爱,却先一步走完了人生。她18岁,第一次拥抱一个男人,是在他生命的尽头。29年后,她站在他的墓前,说了句:“那一吻,是我青春的全部。”
1986年7月,老山战场,赵维军为了救战友,冲上去压住地雷,被炸断双腿。战地医院条件极差,猫耳洞里潮湿闷热,截肢后感染,最后高烧昏迷。
展开剩余82%弥留那天,他只说了一句话:“我没恋爱过……你能抱抱我一下吗?”张茹忍着眼泪抱了他,亲了他额头和嘴角。
赵维军笑着走了。照片被补拍下来,叫 《死吻》,成了那个年代最沉重的记忆。
29年后,张茹带着一束白菊,跪在他墓前,久久没能说出话。她说: “你没回来,我替你活着。”
老山前线:一个吻送走他,也唤醒人性
赵维军,甘肃榆中人,1965年出生,1985年参军,1986年牺牲。他不是老兵,上战场不到两年。
那年7月,他在老山执行侦察任务,战友踩雷,他扑过去救人,地雷炸响,双腿被炸断。送到战地医院时,情况已经很糟。
猫耳洞湿热,医生是用木桌当手术台,截了他一条腿,另一条腿来不及救。 术后感染绿脓杆菌,持续高烧,全身发冷。
谁也没觉得他能挺过来。医生没办法,药也不够。
张茹是前线护士,21岁,从没见过这么年轻的伤员。 赵维军那天醒了,第一句话是:“兰州在哪?”
他朝西北的方向看了一眼,说: “爸,妈,我回不去了,但我没给你们丢脸。”
他没哭,也没喊。他只是看着张茹,低声说: “我没恋爱过,听说没有爱情的人生不完整……你能抱抱我一下吗?”
张茹没说话,抱了他一下,亲了他额头和嘴角。赵维军笑了,闭眼离世。那年他19岁,张茹21岁。
这不是爱情,是一个人在生命尽头,抓住人性最后的温度。
几个月后,《解放军画报》的记者王红在张茹协助下复拍了那个场景。照片定名 《死吻》,一经刊出,全国震动。 这张照片太柔软,不像战争,但这是士兵最真实的样子。
不是每个战士都喊着口号死去,他们也会害怕,也会孤独,也会渴望一个拥抱。
29年后她再见他,只是他已经听不见了
张茹退伍后读了大学,当了老师。她没结婚,也没再提起赵维军。但她手机屏保始终是那张《死吻》。她说:“我活着,是因为他们挡在前面。”
2011年,她做了一个决定:卖房、辞职、走访全国老山烈士家属。
她自己开着旧面包车,带着烈士名单,走遍9个省、32个县市,5年时间,拜访了43个烈士家庭。她来告诉每一个烈士的父母: “你们的孩子,走得很有尊严。”
有个烈士妈妈,屋里放着一双旧战靴,说:“鞋是我儿子最后穿的,我一直没舍得扔。”张茹抱着那双靴子坐了一个下午,没说一句话。
她说:“他们的名字,不能只刻在碑上,要有人记得,要有人讲出来。”
2015年五一,张茹带着一束白菊,回到甘肃兰州兴隆山烈士陵园。赵维军的墓前,她跪了下来,连话都说不出。她摸着墓碑,低声说: “弟弟,姐姐来看你了。”
她说:“那一吻,是我豆蔻年华的初吻,可惜没留住你……现在中国强大了,你放心。”
她从背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事迹册子,封面写着 《烈士记忆》。她在墓前翻开那一页:赵维军的名字,就在那里。
老山的血没白流,和平是他们换来的
老山战役从1984年打到1993年,时间长达9年。赵维军牺牲那年,前线情况极其残酷。
1984年我军阵亡660人,整个战役数千人牺牲。士兵平均年龄只有18到21岁,大多没谈过恋爱,没来得及活出完整的人生。
医疗条件极差, 战地医院是猫耳洞,木桌当手术台,没麻药,没抗生素。很多人是被感染拖死的。
前线只有一条铁丝网,铁丝网那头就是越军,随时可能开火。他们靠干粮活着,靠军号前进,靠信念撑着。
赵维军在这种环境下牺牲,被追授个人一等功。 他没回去,但有人替他说完了后半句话。
张茹说:“如果不记住这些名字,我们今天过得这么好,就像是白来的。”
张茹没有再结婚。她说:“我不觉得我亏了什么。他们走了,我活着,我就替他们讲下去。”
她每年都会去一次赵维军的墓前,坐上半天,说些最近的事。
她说:“我不是来祭奠烈士在线白银配资,我来探望老朋友。”
发布于:河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联华证券配资公司_股票实盘配资_10倍杠杆配资平台观点